财政研究
    主页 > 综合新闻 >

政治局会议所说的增量财政金融工具可能是哪些

最后,周岳团队认为,地方财政收入下滑,常态化核酸等举措导致财政支出负担加大,基建发力需要增量资金投入等因素,今年如果发行特别国债可能并不意外。但是在流程上,是由政治局会议先决定,还是直接由国务院提请议案审议,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可能成为政策推出窗口的关键点。

专项建设债问世于2015年8月,从性质看,专项建设债属于国开行和农发行发行的专项金融债;从用途看,是服务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融资工具。专项建设债具有规模大但流程快,期限长但灵活性高,成本低带杠杆等特点。

PSL规模扩张一度有力支撑了棚户区改造和房地产去库存。当前经济形势下,PSL能不能再次放量,值得期待。不过,和以往主要用于棚户区改造不同,未来PSL新增资金可能重点支持新基建、新型产业以及地方政府相关项目等。

一、专项建设债:会不会重出江湖?

2015年-2018年伴随着棚改节奏加快,PSL规模大幅扩张。余额从2015年5月的6459亿元增加到2019年3月亿元的历史高点。2019年5月起,棚改工作接近尾声,货币化安置力度明显减弱,PSL月度变动以到期归还为主,截至今年4月底,余额降至亿元。利率方面,经过2015年连续3次下调后,一直维持在2.75%不变。

专项建设债对于拉动投资需求,稳定经济增长有较大作用。但是也可能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压力,带来财政贴息负担,或者可能挤出社会资本和商业银行贷款。如果重启,有必要对使用范围和相关流程做出相应调整,通过严格遴选项目、强化项目跟踪管理,保证资金的有效投放。

金融界5月12日消息 4月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机调控力度,把握好目标导向下政策的提前量和冗余度”,市场对于稳增长政策进一步发力预期明显升温。对此,中泰研究所周岳团队对三种非常规的财政金融工具,即专项建设债、PSL、特别国债,作为“增量政策工具”进行梳理比较。

PSL工具的创设增强了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主动性,与MLF不同,具有准财政性质。PLS通过引导金融机构向国家政策导向的实体经济部门提供低成本资金,能够和再贷款工具一样保障重点领域信贷投放。

三、特别国债:关键在于“怎么发”?

二、PSL:能不能“旧瓶装新酒”?

本文源自金融界

专项建设债历经三个发展阶段:1)2015.8—2016年年中,飞速发展,逐步市场化;2)2016年下半年—2017年上半年,政策调整,节奏放缓;3)2017年下半年开始,逐渐淡出。

同时,他们称相比于发行规模的猜测,发行方式的选择更关键,如果以市场化公开招标为主,需要关注阶段性供给压力上升给资金面带来的可能冲击。

专项建设债券具体运作流程为:1)国开行和农发行定向发行债券,募资后设立基金;2)合格企业向政府递交基金支持申请;3)由国开和农发基金采用股权方式向所选项目注资,以满足资本金要求。

从历史看,我国发行过三次特别国债。1)1998年:发行2700亿元用于补充四大行注册资本,采用降准与定向发行方式相配合,对银行间流动性影响较小。2)2007年:发行1.55万亿元用于成立中投公司,其中1.35万亿元由央行全部回购,而2000亿元市场化发行部分,对银行间流动性构成一定压力。继2017年到期续发6964亿元后,今年内将有8538.5亿元特别国债到期,预计其中7500亿元仍采取定向发行方式。3)2020年:发行1万亿元用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央行通过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方式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财政部相应调整一般国债和地方债的发行节奏。

和一般国债相比,“特别”二字体现为三点:1)目的和用途:一般国债用于常态化弥补财政赤字,特别国债用于应对重大公共危机或服务于重大政策;2)审批发行:一般国债由国务院于每年年初提请人大审议本年度发行额度;特别国债基于资金紧迫需要,由国务院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增发;3)预算管理:一般国债纳入财政赤字,特别国债不列入财政赤字,收支纳入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两者均遵循国债限额余额管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