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研究
    主页 > 综合新闻 >

财政该出何招?华创宏观:细数三十年财政百宝

二、收入工具:历次应对危机,如何减税降费?

风险提示:

三、支出工具:三种腾挪手段可创造近万亿空间

对于债务工具,我们维持5月以来对特别国债存疑的判断,专项建设基金、专项债提前发行更优先;对于收入工具,年内退税减税降费总量空间已有限,结构上稳外贸仍有发力空间;对于支出工具,三种腾挪手段可创造近万亿空间。

预算执行中,5种工具按是否计入赤字(可持续性)和是否需要预算调整(便利性),可划分为2X2优先级矩阵。其中,专项建设基金、专项债提前发行属于高优先级,特别国债属于低优先级。

一、债务工具:特别国债窗口渐逝,专项建设基金+专项债提前发更优先

一是从流程看,与不进预算、随时可发的专项建设基金和或能绕过预算调整的专项债提前发行相比,特别国债必须走预算调整流程,欠缺灵活性;二是从效果看,今年稳增长重点在基建,专项建设基金和专项债提前发行“名正言顺”特别国债欠缺目的性;三是从可行性看,即便7月底明确特别国债发行,按历史耗时推算,发行通知最早也要等到10月中上旬才能发布,留给年内发行的时间窗口较为狭窄,不符合“该出手时就会出手”的增量政策工具初衷。

专项债提前发行无历史先例、也无明确法规限制,对市场而言,更务实的是盯住两个时点:一是盯住7月底的委员长会议。若公布提前发行相关议程,则将走预算调整流程,最早8月下旬人大常委会审批后各地可获提前下达额度,9月即可提前发行;二是盯住8、9月的潜在提前下达。2018~2020年都晚于11月提前下达,主要是当年额度到三季度末才基本发完,考虑到冬季施工条件,提前下达实际都指向下年启动发行;而今年发完时点较往年提前了一个季度,若提前下达时点也随之前移至8、9月,提前发行将具备往年未有的施工条件,概率大增。

对比历次危机,年内退税减税降费总量空间已有限,结构上稳外贸仍有发力空间;降费相比2020年仍有空间,或视疫情响应。

文/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

一是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资产:2015年积极财政的重要着力点,今年积极财政的X因素,可弥补5000亿;二是从中央二、三本账调入:“财政后手”已补4000亿,可再补4000亿;三是从中央/地方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余额有限,动用麻烦→难有增量。

疫情超预期,债务工具使用超预期,盘活存量和特定机构上缴不及预期

应对历次危机的减税降费,主要有3次可供年内参考:1998~2002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主要偏扩投资、稳外贸,同时帮扶国企下岗职工;2008~2012年应对次贷危机,采用较为均衡的结构性减税;2020年应对疫情冲击,大规模减税降费以保主体为主,降费是大头。2022年在疫情反复下稳增长,主要通过留抵退税扩投资、保主体。

稳增长步入下半场,财政该出何招?财政四大类工具中,由于预算已定,我们聚焦债务、收入、支出三类工具,以史为鉴、细数1989年以来的财政工具箱

历史上债务工具的用法花样繁多,主要有4类、5种工具:一是特别国债类,包括特别/抗疫特别国债(1998、2007、2020);二是国债/建设国债,可增发(调整赤字率,1998~2000)、超发(2013、2020);三是地方债,可提前下达(2018~2022),今年或可提前发行;四是准财政债设立专项建设基金,借道政策性银行扩张财力(2015~2017)。

主要是退税减税降费,按其目的可分为促消费、扩投资、稳外贸、保主体4类。

专项建设基金2015~2017年规模曾达2万亿,最大优势是不进预算、不增加政府债务,发行极快。但需注意资金沉淀、挤出社会资本等象。

对于特别国债,我们维持5月以来存疑的判断,主要是三点原因: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