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研究
    主页 > 综合新闻 >

青岛市财政:四维发力 构建绩效管理新格局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郭祎明 青岛报道

近年来,青岛财政聚焦“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要求,创新思路、健全机制,积极构建“点上聚力、线上贯通、面上拓展、一体推进”的财政绩效管理新格局,引领资金和政策提质增效,为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提供了坚强财力保障。

点上聚力:围绕重点工作部署和改革试点强化绩效引领

通过围绕大局,实施重点绩效管理,确保财政扶贫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保障支撑作用,以绩效管理为抓手,强化扶贫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中央水利发展资金绩效评价结果被财政部、水利部评为优秀等次,青岛市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在省考核中连续三年“优秀”,大中型水库移民资金绩效评价被山东省评为优秀等次。聚焦民生项目开展绩效跟踪。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就业、教育等10个民生领域32项“市办实事”开展预算绩效跟踪,涉及资金70.6亿元。督促区市落实小学校舍建设资金3050万元,推动解决个别民生项目进度滞后、到位资金使用率偏低、后续运维管护机制待完善等问题。推进直达资金有效惠企利民。依托直达资金监控平台,动态跟踪资金分配、拨付和使用情况,将监控工作重点聚焦到系统分类预警信息处理和项目资金使用绩效上,督促青岛市财政部门和相关事权部门及时导入支付信息和惠企利民发放明细,确保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保障相关政策及时落地生效。截至2021年8月底,财政部累计下达青岛市直达资金48.6亿元,实际支出35.18亿元,支出进度72.4%,监控平台中所有预警信息已处理完毕。

青岛市财政局突出创新,有序推进绩效试点。今年以来,重点开展了3项试点:开展项目支出定额标准核定试点。按照“市级先行先试、区市整体推进”的思路,选取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受益面广的“地铁3号线运营成本”“城区公交运营”等8个领域试点定额标准核定,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梳理、分析、参考历史成本变动区间,形成统一的支出定额标准,作为预算编制的基本依据,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目前已完成6个领域的核定工作,资金核减率18%。开展区市政府预算综合绩效评价试点。结合各区市财政现状和特点,突出典型性、代表性、示范性,选取李沧、城阳2个区作为试点,开展政府预算综合绩效评价,创新构建包含6项一级指标、25项二级指标和78项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区市不断提高收入质量、优化支出结构,提升政府财政综合绩效,全方位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格局。开展政府引导基金等专项领域财政重点评价试点。首次对市级政府引导基金开展绩效评价,涉及资金44亿元,评价结果作为基金续存、计提管理费的重要依据。截至2021年8月,青岛市政府引导基金参股基金达114支,总规模突破1200亿元,累计投资项目740余个,为青岛市实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首次选取青岛市蓝色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及五所高中租赁型人才公寓建设项目(PPP项目)开展运营期绩效考核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按效付费、落实整改、监督问责的重要依据。首次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等2个项目开展政府购买服务绩效评价,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政府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线上贯通:围绕事前、事中、事后强化绩效结果提质增效

青岛市财政局将扎紧评估关口,做实决策阶段结果应用。2020年,邀请青岛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相关领域领军人物组成专家评估委员会,聚焦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对涉及14个预算部门的51个文件、98项政策条款开展评估论证,结合专家组意见对政策进行优化整合。经过专家评估,有7项政策因到期或效果不明显而取消、3项政策因未列明执行期限建议优化提升,整合面近20%。完善资金和政策重点向乡村振兴、海洋、先进制造等15个攻势和13条产业链集中整合机制,为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实施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记者从青岛市财政局了解到,做好抓实监控跟踪,做实执行阶段结果应用。按照“无目标不预算,有目标必审核”的原则,财政部门组织对绩效目标的完整性、规范性、合理性、匹配度进行“一对一”审核;将审核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绩效目标审核未通过的原则上不安排预算,强化绩效目标“硬约束”,从源头上看紧“钱袋子”。开展部门绩效监控,对预计当年无法执行和难以实现预期目标的项目及时纠偏,按照规定程序调整项目预算或绩效目标,2020年对预计年内暂不执行的17.6亿元予以收回,用于保障亟须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