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研究
    主页 > 综合新闻 >

湖北 在经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财政作为

? 疫情以来,湖北没有发生企业规模性倒闭、职工规模性失业,全年市场主体净增29.4万户,办税市场主体净增22万户。

2020年,面对疫后恢复重振的历史性大考,湖北财政部门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以落实中央一揽子财税支持政策为抓手,按照“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的要求,用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难,全力支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力助推经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

通过全省上下艰苦努力,湖北主要经济指标逐月回升、逐季好转,经济社会加速回暖。湖北全省GDP、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降幅从2020年一季度的-39.2%、-82.8%、-45.8%分别收窄至全年的-5.0%、-18.8%、-6.1%,疫后重振跑出“加速度”。

援企纾困帮助企业活下来、留得住、发展好

大疫之年,企业生存面临极大困难。湖北经济社会重启后,政府迅速打出财政“组合拳”,持续为企业“供养输血”,全力以赴保住市场主体,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实打实、硬碰硬推进“减、免、缓、退、抵”一揽子政策落实到位,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过1000亿元,其中减征社保费超过500亿元,放水养鱼涵养财源。出台专项优惠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办法,第一时间对接企业需求,第一时间将政策送达企业,第一时间将资金保障到位,全年落实专项优惠贷款470亿元,惠及企业1048家。实施临时电价补贴、降低担保费率和再担保费、承租国有经营用房租金减免等政策,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有序推进政府采购合同融资工作,发放520笔政府采购合同融资贷款,融资金额15.2亿元。加大政府采购扶持中小微企业力度,全年授予中小微企业政府采购合同827.4亿元,占采购规模的83.86%。

疫情以来,湖北没有发生企业规模性倒闭、职工规模性失业,全年市场主体净增29.4万户,办税市场主体净增22万户。

扩大政府有效投资稳住经济运行基本盘

湖北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托底作用,全力以赴抢抓政策机遇,以高水平的投资和重大项目建设对冲疫情影响。

聚焦“十大工程”“两新一重”等谋划一批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群众期盼、早晚要干的重点项目,加快债券资金发行使用,发行政府债券2095亿元,较2019年增加693.3亿元,支持全省3816个重点项目建设,财政部门拨付进度达100%。筹集资金688亿元,支持高铁、高速公路、水利枢纽、长江航运和农村电网改造等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大战略规划、重点项目实施。用好用活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加大外贷项目储备、申报和实施力度,强力推进新开发银行35亿元紧急援助贷款项目,有序推进襄阳养老服务发展等外贷项目。

多措并举提振信心助力荆楚大地重燃烟火气

湖北安排30亿元支持服务业重振,开展“与爱同行·惠游湖北”等活动,支持393家A级旅游景区全部免费开放,4个多月累计接待游客7740万人次,感恩回馈全国人民。同时,筹集5亿元发放武汉消费券,投入10亿元乘用车购置补贴提振汽车消费,传统消费加速回补。安排6.1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开展“楚贸贷”业务、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助推进出口逆势增长8.8%。积极服务“全国知名企业湖北行”活动,达成投资项目41个,合同总额达1228.8亿元。支持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共同配送体系,推动建立农产品进城公共服务体系、工业品下乡流通服务体系、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体系,农产品流通效率进一步提升。

2020年1—12月,全省消费稳步复苏,10—12月连续3个月单月线上零售额实现正增长。

聚力转型升级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湖北坚持稳当前与谋长远相结合,以危机倒逼转型,发挥财政“稳定器”“调节器”的职能作用,激活发展内生动力,推动“重启键”变成“升级键”。

支持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加大产业基金、科技专项等投入力度,推动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培育壮大“光芯屏端网”、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筹措制造业专项资金8亿元,支持制造业设备更新、智能化改造等重大技改项目实施,助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推动“湖北造”加速转型升级。

加快创新驱动发展。落实科技类专项资金22.3亿元,加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科研人员开展研发活动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着力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均创历史新高。管好用好财政科技资金,建立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制度,推进重大科技装置落地。支持设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悬赏)制度,增强“钱变纸、纸变钱”能力。